- · 《力学季刊》投稿方式[01/26]
- · 力学季刊版面费是多少[01/26]
基于和的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分析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0 引言 EPS广泛应用于各类市场车型,当前,市场对EPS的功能开发标准要求越来越高,对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,要求带有EPS配置的汽车,要拥有较高标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。
0 引言
EPS广泛应用于各类市场车型,当前,市场对EPS的功能开发标准要求越来越高,对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,要求带有EPS配置的汽车,要拥有较高标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。本文基于Bicycle Model和3 DOF Model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并分析,旨在对整车有更深入的了解,为更好地EPS功能开发打下基础。
1 悬架相关计算
1.1 计算前悬架刚度
悬架和轮胎弹簧上的质量能够在垂直方向上运动。悬架和轮胎弹簧串联的有效刚度称为“弹簧刚度”,确定为:
在无阻尼的情况下,车辆每个转角的反弹固有频率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到:
fn为前悬架的固有频率、W为整备重量、g为重力加速度。
对于前弹簧:
其中:M为整备质量、b为前轴到重心的距离、l为轴距、Wf1为前轴载重[1]。
本文建模中,M=1000 kg,b=1.3 m,l=2.5 m,fn=1 Hz,Kt= N/m,求解得出前悬架刚度Ks=9864.68 N/m。
1.2 计算后悬架刚度
对于后悬架:
其中:Wf2为后轴载重;a为后轴到重心的距离;设a=1.2 m,l=2.5 m,fn=1.2 Hz,Kt= N/m,则计算后悬架刚度Ks=.62 N/m。
1.3 计算等效扭转刚度
设h1=0.75 m,h2=0.25 m,ms=900 kg,则总的扭转刚度为:
Kt=.12 N/m
又:
其中,ks|f=9864.68 N/m,ks|r=.62 N/m。
又设ktARB,r=0,Ts=1.3 m,则计算等效扭转刚度为:
ktARB,f=.25 Nm
1.4 悬架滚动阻尼的计算
其中,计算得悬架滚动阻尼Ct=1580.15 Nms。
2 车辆操稳平顺性动态方程解析
2.1.1 模型动态方程推导
Linear Bicycle Model在状态空间形式下的方程,数学模型表示为[1]:
胎压模型:
因此,Linear Bicycle Model可表示为:
即:
2.1.2 过度转向系数的计算
基于稳态横摆响应的2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的过度转向系数计算如下:
过度转向系数[2]:
0.1 deg/g
2.1.3 劳斯车辆稳定性标准
劳斯车辆稳定性标准把车辆运动状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:不足转向US(under steer),转向适中NS(neutral steer),过度转向OS(over steer)[3-5]。
稳定状态判断如下[6]:
a0,a1≥0
s2+a1s+a0=0
If:kus>0 Under Steer Vehicle;
If:kus=0 Neutral Steer Vehicle;
If:kus<0 Over Steer Vehicle.
Under Steer Vehicle:kus>0; Neutral Steer Vehicle:kus=0
车辆一直是稳定的。
2.1.4 Linear Bicycle Model中偏航速度增益与车速的关系
偏航速度增益:
其中,
图1 偏航速度增益与车速的对比Fig.1 Yaw velocity gain vs. vehicle speed
偏航速度增益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大,当车速达到55 m/s时,速度增益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小。最大偏航速度增益可以达到10.6 s-1。
横向、偏航和纵向运动方程如下:
总前轴侧向力为:
总后轴侧向力为:
因此,得到方程式如下:
得到线性3自由度在状态空间形式下的解析式为:
其中:
a13=
a23=
3 仿真结果
在线性2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,增加了滚动运动分析,即3自由度模型的滚动运动。考虑到不同的汽车具有不同的横倾特性,横倾特性改变了计算得到的过度转向系数。
如图2(a)和图2(b)结果说明, 滚动运动在车辆的横向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,在仿真中,车辆的滚动运动会削弱车辆的横向响应[9]。因此,2自由度模型的侧向响应远强于3自由度模型。
图2 二/三自由度横向速度图Fig.2 Bicycle/3 DOF lateral velocity
图3(a)和图3(b)结果说明,滚动运动在车辆的横摆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,在仿真中,车辆的滚动运动会削弱车辆的横摆响应。因此,自行车模型的偏航响应远强于3自由度模型。
图3 二/三自由度横向角速度Fig.3 Bicycle/3 DOF yaw velocity
图4(a)和图4(b)结果说明,滚动运动在车辆横向加速度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,在仿真中,滚动横摇运动会削弱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响应。因此,自行车模型的侧向加速度响应远强于3自由度模型。
文章来源:《力学季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lxjkzz.cn/qikandaodu/2021/0611/586.html
上一篇:虚心力学稳中求深评李军及其书法
下一篇: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设计中力学机理分析